找到相关内容2243篇,用时18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中国唯识古学心性论思想的主题

    即妄执自我及万物为实有;其二,七识之用是妄念忽然嚣动而显现与自心相应的外境,并由于自我分别外境而生起非苦乐等认识和感受;其三,这种体用的统一,承担着因果报应、相续不断的轮回主体之任,即“住持善恶业果”...作了区分,“随事贪欲共心生,即是识事,即是‘行’。‘行’诳心故名‘无明’。”也就是说,“无明”只是心行的表现之一,而不是“心”的全体;十二因缘可以从“无明”开端,但其不是最后的本原,其因果系列追思到底...

    杨维中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300169208.html
  • 心意识与唯识无境:唯识宗心性本体论的必然归结

    ,现象世界中,果报之相状并非可以上述三类单独分析之。唯识学者之所以如此言之,无非是为了以时、变和类这样三类范畴的组合来说明因果报应的遍在性和涵摄性。一切种,是第八识的因相,因为此识“能执持诸法种子令不...,因为“此即显示初能变所有自相,摄持因果为自相故”。  唯识宗以为,万法、万物之所以现起,之所以存在的最终根源应在于第八识即初能变。因此,第八识的“自体”虽是“一”,但其功能、其面貌是多种多样的。正如...

    杨维中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412069658.html
  • 从敦煌写本看汉族佛教传入吐蕃的历史

    出现过。为了说明晚期增补入真正的《二入四行论》中的内容,人们后来一般都称之为《二入四行论长卷子》。“二入”系指“理入”和“行入”。一共有四行:其一是“报冤行”,即接受一切苦厄作为自己前世罪孽劣行的报应;其二是“随缘行”,它认为均有因果报应所造成;其三为“无所求行,”它主张不要追求一切不是法的东西,正如《维摩诘所说经》中的“求法”一样(见《大正新修大藏经》第457号,第2卷,第546页;拉摩特译文,第...

    戴密微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464269812.html
  • 中国佛教文化论纲

    对抗;佛教徒不能用真凭实据与之争论,因而各行其是。因果报应之说是根本佛法,但儒学家则认为只是权宜之说,目的是劝人为善,并非实有。万物生生息息,皆是出于自然,这个问题实际上涉及到了“因果”与“自然”这样...认为世界上万事万物的生成消灭都是偶然的,无因无缘的,因此主张纵欲,怀疑伦理,否定宗教;第五,婆鸠多也是否认因果关系的学派,说人身是由地、水、火、风、苦、乐和灵魂七种原素组,成,七种原素一离开就是死亡,...

    魏承思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574570090.html
  • 中日民间目连故事及目连文化比较

    其赶出门去。为老友,他骂不回口,总是苦口婆心相劝。[6](P214)其次,宣扬了佛家的因果报应。例如傅相一生行善,死后乘白鹤升天,先封长眉大仙,后加封“劝善太师”,而刘青提破戒开荤,打僧骂道,死后被...

    郑土有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580370111.html
  • 净元法师著:大乘起信论述解(2)

    七)譬喻-音译为阿波陀那,即以种种因果报应的譬喻,解说法  义。“由譬喻故,本义明净,是名譬喻”。   (八)本事-音译为伊帝目多伽。指记载本生谭及譬喻以外,有关  佛陀与弟子前世的故事,或经中有“佛...生灭事,是以生灭门中,因果宛然,有染有净,如说“无明不觉生三细,境界为缘长六粗”,为世间的染因果;说一念始觉,依善知识开导为缘,勤修五门,成就了究竟觉,为出世间的净因果。   信此一心二门的理事因果,...

    净元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1043070234.html
  • 净元法师著:慧日集(第二辑)

    你可知用脑的工作时间比你多一倍?   【记】   万般皆不去,只有业随身,各人作的各人自受,岂可怨天尤人?说世间不公平,试问:谁造成了这不公平的现象?  所谓“菩萨畏因,众生畏果”,因果报应之不爽,...是很可悲,很可笑吗?  结论:凡夫的业力不可思议,圣者可思议一切业力。   第74篇   对于因果的肯定,是析果证因,而非从因论果。  所以当你得到了什么报应,就应明白宿昔造了什么业因。  而修行的...

    净元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1043270237.html
  • 中国古代生物循环变化思想初探

    中的六道轮回说也带有明显的循环变化色彩,如《心地观经》曰:“有情轮回 生六道,犹如车轮无始终”。六道轮回说是在因果报应论的基础上形成的生命转化学说。佛 教传入中国后,因果报应和六道轮回成为东汉至南北朝...借老庄道家和魏晋玄学得以风行,通过契合易理而宣扬因果轮回 报应之教义。至宋明理学融儒释道为一炉,完成了循环观的第四次文化整合,使循环观念和 思维方式走向成功。循环思维渗透到中华文化的各个层面,不仅影响...

    朱清海 李思孟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1071170391.html
  • 菩提心影:法教篇(二)

    造。”“唯心”就是“唯识”的意思。  “唯识学”,在佛学中,又称“中道理”。“有”与“非有”,皆是边见。有等于“常”,非有等于“断”,都是边见的外道之理。因为执断执常,就起邪见,是没有因果报应的固执,...执个体为我。  b.边见——边见者,断常二见。  c.邪见——邪见者,拨无因果。  d.见取见——见取见,谓于种种邪见中,执一种为最胜故。  e.戒取见——戒取见者,迷执一种邪外之戒律,可生天等,又如...

    慈航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1080870436.html
  • 菩提心影:法教篇(五)

    成佛。用不得法,可以拨无一切“善恶因果”——一直堕到各种地狱。因为一切皆空,那里还有甚么“因果报应”呢?所以希望弘扬“般若真空”的大德,不要常常来贬斥“真如和维识”的教理,庶免自误误人之讥,要建立“...是从空底断灭见中拨无因果来的。因为“缘生故性空,而性空故缘生”,只可以成立一生的因果,而不能成立三世的因果——前生善恶的因,而感今生苦乐的果,今生善恶的因又感来生苦乐的果。若说三世因果,都由“缘生性空...

    慈航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1081170439.html